9月2日,南京科技馆基础科学展区经过历时一年改造,正式对外开放。该展区位于南京科技馆主体馆一楼,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分为“数学之美”“物理之炫”“化学之奇”“生命之重”等4个分主题,共包含了68个知识点,57件可参与、可互动的科普展品。
生命科学展区
展区着眼于每个学科的特点,通过生动多样的展示手段,向公众传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普及物质的运动规律、生命活动的现象和特征,并阐述当今基础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生命科学展品
展区采用当下流行的布展理念,充分利用南京科技馆开阔的空间,借助馆内层高优势和立柱结构巧妙安置展品,因地制宜打造了立体式的科普体验空间。其中展区内科普体验小屋叶片式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科技馆风景如画的园林式科普场馆的特点,再次呼应了南京科技馆科技与人文相融合,自然与艺术相呼应,独树一帜园林式科技馆的特质。
展区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有10多件好玩有趣的展品,蕴含了科学小知识。如“阿拉伯数字”“凹面镜聚热”“立体四子棋”“十字磨”“机械墙”“声音阶梯”“陀螺仪转椅”“荷叶效应”“滑板里的力学”“七色光坊”“听话的小球”“元素周期表”“碳结构拼装”“多样的生命”“生命的蓝图”“显性与隐性”“显微镜下的精彩世界”等。
下一步,南京科技馆还将推出精心打造的展厅科学教育项目——“口袋里的科学”。“口袋科学”教育活动以展区展品为依托,结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版),深入展项原理,开展有趣、简单、易于携带的教育活动,将科学放入“口袋”,将口袋带回家、学校、甚至带入课堂。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口袋科学”针对受众对象的年龄层次设计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多方面呈现科学魅力:有实验参与类的“神奇的椅子”,有游戏互动类的“原子和电子的游戏”,有手工益智类的“莫比乌斯带”……课程结束后,还有创新设计的书签式学习单,让观众实现扫码在线学习,随时随地分享科学。(顾璇)
江苏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董艳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