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30日,2018年中国地理学大会在西安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陕西省地理学会等承办。来自国内外4000余名地理学人齐聚古城,围绕“新时代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分享新发现、交流新思想、探讨新问题、共绘新时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新蓝图。
会议现场
8月29日,大会开幕式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傅伯杰,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以及9位中外院士、多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陕西地理学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董治宝主持。
孙科提到,本次大会是2018年陕西省“学术金秋”的一项重要活动,大会特别设置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特邀研讨专场,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陕西地方发展建言献策,这将为全国特别是陕西地理、生态、环境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智力支持和政策支撑,为全国特别是陕西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他表示陕西省科协将一如既往为各位院士专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广阔平台,提供良好服务。
游旭群表示,陕西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地理学科的发展,从史地科到地理系,地理学科发展迄今已有70余年历史,进入新时代,地理学科逐渐形成了在探索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的改革创新理念。他希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弘扬学术精神,秉承地理情怀,为回答时代需求、破解发展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傅伯杰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强调空间差异时间演变的学科,选择在陕西探讨中国地理学未来的创新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他强调,目前中国的地理学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希望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就如何扩大中国地理学的国际影响力,如何发挥地理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决策支持作用,认真思考,深入交流,促进我国地理学持续健康发展。
院士专家作报告
傅伯杰院士的报告以《新时代地理学的发展》为题,阐明了新时代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中国地理学者的作为与担当。吴志强、孙九林、周成虎院士分别以《智能规划未来城市》《大数据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地理学研究》为题,介绍了大数据推动下地理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夏军、邵明安、崔鹏院士的分别以《水安全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可持续发展》为题,阐述了长江经济带、黄土高原及“一带一路”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及灾害治理方略。关美宝教授介绍了国外城市人群行为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动态。方小敏、董治宝教授就青藏高原隆起、行星风沙科学等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作了专题介绍。刘彦随教授从乡村地理工程角度,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途径。
会议设立了57个分会场和3个国际交流会场,内容涉及到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及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回答了国家战略地理实践的重大需求,探索了锻炼地理人才的培养途径。(王蓓蓓 李磊 编辑:陈萌)
陕西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武丹